
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2025碳達峰碳中和綠色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政府主管部門代表、企業負責人、專家學者等與會嘉賓深入交流研討,共享經驗成果,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近年來,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進入“快車道”,有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同有關部門出臺重點領域實施方案和支撐保障方案,構建起系統完備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去年,《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印發,對綠色轉型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此外,“雙碳”工作的基礎能力不斷夯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組織實施兩批140多個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支持62個城市和園區開展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雙碳”對中國經濟系統性變革的影響將會越來越深刻,城鎮化、工業化、農業、基礎設施、能源體系等都將發生全面變化。中國石油將按照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增加清潔能源供應為首要責任,著力推動綠色發展。

截至今年4月25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6.41億噸,成交額439.3億元。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首部專門法規頒布實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正式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實現對全國60%以上碳排放的有效管控。

近年來,我們穩步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當前我國擁有世界自然遺產15處、世界地質公園49處,數量均穩居世界首位。繼續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科學開展國土綠化,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鞏固和增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我們的森林碳儲量7.99億噸,發展林業碳匯經濟成為實現生態價值轉換的重要路徑。

綠色轉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各行各業優化產業布局,加速轉型升級,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新模式。

依托自有煤炭資源,以‘電’延鏈增強能源托底能力,加快落實一批坑口、路口、港口大容量、高參數、低排放的煤電項目,在運在建煤電裝機總規模近5000萬千瓦。從煤炭保供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兩方面建立煤炭市場對沖機制,應對市場周期性風險能力顯著增強。

當前,我國構建了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貢獻了全球1/4的新增綠色面積。2024年全年新增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3.6億千瓦,占新增總裝機比重超過82%,總裝機規模突破14億千瓦。截至目前,中國華能低碳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53.24%,新能源裝機突破1億千瓦。“十四五”以來,中國華能以新能源為主體的綜合能源大基地開發取得重大進展。

實現“雙碳”目標,需要構建綠色產業生態。我們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與上下游企業緊密合作,共同推進綠色供應鏈建設。明確減排重點與關鍵節點,將“綠色發展”“生態釀造”理念融入企業發展全過程。廢棄物循環利用是環境治理的重中之重,我們布局建筑垃圾、廢塑料、廢舊動力電池、廢鋼鐵等回收利用項目,最大限度挖掘‘城市礦產’價值。

通過綠色減碳激勵,推動消費者參與綠色消費、碳普惠機制,同時也聯動品牌商家進行運輸過程中的碳足跡測算,推動供應鏈減碳,以及減碳商品曝光銷售,共同推動可持續消費市場的發展。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讓我們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推動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