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產業用人需求激增人才培養迫在眉睫
當前,全球能源轉型正加速推進,氫能已成為推動全球能源結構變革的重要力量。今年11月,氫能被正式納入剛剛頒布的《能源法》,氫能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氫能技術的不斷突破和產業化進程的加速,國家對氫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氫能產業和經濟在全球范圍內都在發展,而中國正處于領先地位。在我國可以從三個方面看到這個事實:政策方面,頒布的《能源法》將氫能納入,這是氫能在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重大突破。各地正在考慮新的發展計劃,并考慮如何為行業研究機構提供新的激勵和支持。技術方面,氫作為一種新能源,其迅速發展對技術突破的投資至關重要。綠氫方面,綠氫在實現零碳排放方面有很大潛力,很高興看到中國在這方面的良好進展,希望在中國繼續這一進程。
對于氫能這個正在發展的行業來說,人才發展是非常關鍵的,這也是本次峰會的重點。隨著國家的發展,培養氫能行業的人才非常重要。在可再生能源大背景下,氫能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但當前氫能產業的人才儲備嚴重不足,相較其他新能源領域仍需大幅提升規模與質量。
當前,氫能領域人才供應無法滿足產業鏈巨大需求。
一方面,氫能人才供應嚴重不足。全國研發電池的工程師是百萬級以上,而相比光伏、電池等新能源技術,氫能的人才是最少的。
另一方面,氫能人才培養難度相對較大。氫能行業是一個尖端行業,是綜合性、多領域的復雜系統工程,涉及電化學、材料學、工程學、物理環境等諸多學科,培養難度相對較大,氫能產業因發展起步晚,缺少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技能人才培養缺乏經驗、缺少國家層面職業技能的標準評價體系。而碩士、博士相應學科還沒有建立,也就意味著缺乏經過系統化培養的人才。培訓場地用氫安全及安全監管等導致涉氫的技能實訓開展也有一定的困難。
專家表示,氫能產業從示范應用到規模化推廣、再到市場化驅動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產學研用互相銜接、有機推動,加快氫能產業生態的合作建設,最終實現產業共贏。
面對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高級人才需求,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教學處副處長余紅平在峰會上表示,下一步,一是要持續優化專業布局結構,加快推進氫能產業相關專業的升級與數字化改造。二是系統推進專業、課程、教材、師資、實習實訓等教學的關鍵要素改革,實施好一批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做實氫能產業相關領域更高技能人才培養基礎。三是以2024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順利召開為契機,會議上周在天津順利召開,依托項目打造氫能人才培養體系樣本,推動職業教育走出去,向世界輸出中國氫能職業教育辦學標準、培養標準、價值標準等,增強中國職業教育的感召力、影響力和塑造力。